1、外观质量:用目测或简单工具能判别的产品外表特征和状态。
2、密度:单位体积材料的质量。
3、挤出性:反映密封材料挤注的施工性能。以密封材料在单位时间内挤注的体积(容量)表示。
4、适用期:单组分密封材料在容器打开之后或多组分密封材料混合之后,到稠度增加至不适宜施工和修整的时间。
5、施工度:嵌缝材料施工的难易程度。以金属落锥沉入量(1/10mm)表示。
6、表干时间:密封材料表面失去粘性的时间。
7、挥发性:密封材料受热挥发的重量损失程度。
8、渗出性:密封材料与规定物质接触后,保持材料组分不渗出的能力。
9、渗出指数:经渗出性测定后,渗出幅度与渗出滤纸张数之和。
10、低温贮存稳定性:乳液类密封材料在低温下存放不产生沉淀、结块、凝聚的性能。
11、初期耐水性:乳液类密封材料表干后耐水浸泡的性能。
12、下垂度:密封材料在一定温度下的流动程度。
13、低温柔性:密封材料在低温条件下的柔韧性能。
14、拉伸粘结性:反映密封材料在给定基材上的粘结性能。以拉伸强度(Mpa)和断裂伸长率(%)表示。
15、拉伸强度:密封材料在拉伸至断裂过程中承受的最大应力。
16、断裂伸长率:密封材料在拉断时的伸长率。其值用伸长增量与原长之比的百分表示。
17、定伸粘结性:密封材料在给定拉伸伸长率的情况下,与基材的粘结性能。
18、剥离粘结性:反映密封材料在剥离条件下,与给定基材的粘结性能。以最大剥离强度(N/mm)和破坏状况表示。
19、恢复率:密封材料在释去所施加引起变形的外力后,恢复原来形状和尺寸的能力。
20、拉伸-压缩循环性:反映密封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因温度变化引起接缝位移而经受周期性拉压循环后,保持密封的能力。测定时,将经水—热—低温处理后的试件反复拉压至规定次数,以试件的破坏状况表示。并以处理温度和拉压位移量划分耐久性等级。
21、硬度:弹性封材料抵抗外力压入的能力。
22、污染性:密封材料与水泥等碱性物质反映而变色,使基材污染的现象。
23、体积收缩率:密封材料因物理或化学变化产生的体积缩小程度。
24、使用寿命:密封材料发挥其有效功能的期限。
25、贮存期:密封材料贮存于规定条件下保持有效性能的期限。
26、耐候性:密封材料抵抗日光、温度、风雨等气候条件的能力。
27、油灰附着力:油灰与玻璃、窗框的初始粘结强度。
28、油灰结膜时间:油灰在紫外线照射下,表面固化的时间。
29、油灰龟裂试验:测定油分迁移时,油灰收缩开裂程度的试验。
30、油灰操作性:测定油分迁移时,油灰表面修平操作的难易程度。
31、压缩永久变形:橡胶密封垫在压缩方向产生的不可复原的变形程度。
32、压缩强度:泡沫密封垫压缩变形至规定值时所承受的压缩应力值。
33、压缩力:泡沫密封垫在标准接缝中所承受的压缩力以及接缝位移时压缩力的变化值。
34、固化:密封材料从液态或粘稠态转变成弹性体或弹塑体状态的不可逆过程。
35、硫化:橡胶类密封材料通过化学结构的改变,使其具有弹性的过程。
36、硬化:密封材料通过物理化学过程而变硬的现象。
37、干燥:通过蒸发、吸收使分散介质减少,以改变密封材料物理状态的过程。
38、试样:从一定批量的产品中抽取出来并代表该产品批的某一部分或个体的定量样品,用于制品试件。
39、试件:由试样按一定形状和尺寸制备而成,用于性能测定。
40、基材:表面填嵌密封材料的基层材料。
41、粘结破坏:密封材料与粘结基材界面发生的破裂现象。
42、内聚性:密封材料承受拉力产生应变时,其内部分子之间保持集聚状态的性能。
43、内聚破坏:密封材料内部发生的破裂。
44、相容性:密封材料与基材的接触面相互不产生有害的物理化学反应的性能。
45、触变性:密封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流动性暂时增加,除去外力后,具有缓慢可逆的性能。
46、固含量:密封材料中非挥发性物质的质量百分数。
47、表面处理:对基材表面进行的化学或物理处理,使密封材料牢固的粘接于基材表面。
48、裂纹:密封材料浅层的细微缝隙。
49、龟裂:密封材料表面产生的网状裂纹。
50、裂缝:由密封材料表面深入内部的缝隙。
51、结皮:密封材料表面形成的硬化层。
52、离析:密封材料内部某些组分的分离析出现象。